本书由中国证监会会计部组织编写。在实际工作中,各证监局及交易所在对上市公司年报审阅分析和日常监管中发现一批因新业务、市场新情况等导致的会计准则执行问题;同时,金融工具、收入、政府补助、持有待售、财务报表列报、租赁等会计准则的修订和实施,产生了新的会计准则执行问题,也导致对一些问题的监管口径发生变化。为更好指导资本市场主体理解和把握会计准则执行口径,作者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分类,挑选出较具代表性的问题整理成案例集供读者参考。
中国证监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授权,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维护证券期货市场秩序,保障其合法运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设在北京,现设主席1名,副主席4名,纪委书记1名(副部级),主席助理3名;会机关内设18个职能部门,1个稽查总队,3个中心;根据《证券法》第14条规定,中国证监会还设有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由中国证监会专业人员和所聘请的会外有关专家担任。中国证监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设立36个证券监管局,以及上海、深圳证券监管专员办事处。
中国证监会会计部主任王宗成
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信息披露,尤其是具有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等高质量特征的财务信息,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石。随着注册制改革的持续推进,企业投资价值的判断与评价权交由市场,财务信息披露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因此,不断提升资本市场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推动企业会计准则在资本市场的有效实施,一直是中国证监会的工作重点。
上市公司敬畏资本市场运行规律,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及其相关规则,以投资者需求为导向,披露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反映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有利于与投资者构建密切、公开、真诚以及彼此信赖的新型关系,有助于提高市场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高质量的财务信息应当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可靠性和实质重于形式。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的货币反映,是一项用货币来计量、反映经济业务的工具,客观、中立是灵魂。上市公司应认真研判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真实、准确地进行信息披露。
第二,相关性和完整性。财务信息披露是联系资本市场参与各方的纽带,决策有用是目标。上市公司应当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完整地披露与投资决策相关的所有财务信息,不能避重就轻、选择性披露。
第三,可理解性和及时性。保证不同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及时性,使投资者充分理解会计信息,降低获取成本和转换成本,是保证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重要抓手。上市公司应当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信息披露规则,及时、高效地披露信息。
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在资本市场实施以来,为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及国际化进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准则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理念,允许合理专业判断,这使得准则在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同时,与我国复杂的资本市场实务间的契合性及对具有争议性问题的指导性不足,对准则执行与实施带来挑战。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原则导向的会计准则将会计估计权交由企业,企业可根据经济利益的实现方式,选择最能反映自身经营管理状况的会计处理方法,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企业的治理能力提出挑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企业交易行为及经营管理方式日趋复杂,准则原则性的规定以及相对滞后的解释,给会计实务造成困扰;三是随着近年来重要准则的修订,部分准则的内在理念及具体规则作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准则体系及相关财务信息披露规则日趋复杂,市场对准则把握的一致性亟待提高。
多年来,中国证监会会计部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定期审阅分析上市公司年报,会内各业务部门、各派出机构、证券交易所在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过程中亟须明确的会计问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收集、整理、研究、提炼资本市场会计准则执行的共性问题,在充分讨论、沟通的基础上形成一致意见,并整理汇编成《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案例解析》。这些案例涉及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金融工具、收入与费用、股份支付、政府补助等资本市场重点、难点问题。针对具体案例的会计处理,我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境内外资本市场相关实务经验,提出了分析性意见,以期向市场传递监管理念,提升上市公司理解和运用准则的能力,引导上市公司合理利用会计判断,正确处理新兴业务,提高不同上市公司会计处理的可比性,从而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本书对于资本市场各类主体贯彻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提高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0年6月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
资本市场是连接资本和实体的纽带,是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场所,是我国当前要素资源配置的枢纽。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资本市场是信息加信心的市场,公开、透明是资本市场活力之源,是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切实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尤其是财务信息披露质量,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手段,是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石,更是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努力,资本市场主体对于合法、合规进行信息披露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但是,部分上市公司仍存在“一突出两不够”的问题。“一突出”即道德风险突出,表现为部分公司财务合规性不足,利用多种手段跨期调节利润,选择性确认和披露,甚至进行财务舞弊。“两不够”即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和公司治理结构的科学性不够,表现为内部控制不够规范,治理机制不够健全,风险揭示不够充分,信息披露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近年来,中国证监会结合我国证券期货市场发展实际,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力争给投资者一个规范运行、真实透明的资本市场。一是强化公司治理,推动上市公司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提升与财务报告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二是完善规则体系,建立了由内容格式准则、编报规则和解释性公告组成的财务信息披露法规体系,通过多种途径统一监管标准,强化规则执行;三是压实中介责任,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综合监管体系,日常监管和稽查执法联动,大力提高违法违规成本,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提高执业质量,做好会计信息的“看门人”;四是提升监管效能,以“忠、专、实”为基本要求,推动监管队伍建设,创新监管方法,持续推进监管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提升以线索发现能力为核心的科技监管水平;五是注重监管协作,凝聚各方合力,构建分工明确、高效有序、重点突出、反应迅速的会计监管生态体系。
提升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关键在于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致理解和有效实施,使其财务信息客观、公允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为我国融入全球经济,提高国际影响力提供了助推器,但准则以原则为导向的制定理念、相对滞后的修订过程以及与我国实务间的契合性不足等问题,给上市公司结合实际情况予以贯彻执行带来了挑战。为了解决准则的争议性问题,促进市场主体正确理解并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财务信息披露规范,中国证监会开展了多项工作。第一,定期审阅年报,关注准则执行质量。总结共性、典型的问题,及时提示准则执行问题和风险。第二,强化监管协调,统一会计监管标准。提高监管政策的透明度,确保系统内各单位对监管规则的一致把握和严格落实,提升监管公信力。第三,编写案例解析,正确引导会计实务。“以案说法”,将企业会计准则转化为资本市场可执行的财务信息披露标准,引导市场主体根据交易的经济实质,合理运用专业判断,正确进行会计处理。
本书通过收录中国证监会在会计监管实践中总结的典型问题,深入分析案例所涉复杂业务条款、交易运作方式,对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和内在逻辑,提出分析性意见,以引导市场各方准确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专业判断。同时,我们也真诚地希望读者以本书为切入口,不断加强对资本市场财务会计问题的研究,共同增强财务信息披露的有效性,让投资者在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进一步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2020年6月
法律 10
价格: ¥3.60
法律 147
价格: ¥0.00
法律 200
价格: ¥0.00
法律 4
价格: ¥3.00
法律 8
价格: ¥2.00
法律 13
价格: ¥9.90
法律 2
价格: ¥2.00
法律 1
价格: ¥0.30
法律 45
价格: ¥0.00
法律 6
价格: ¥0.30
法律 5
价格: ¥1.10
法律 3
价格: ¥1.00
法律 10
价格: ¥2.00
法律 28
价格: ¥0.20
法律 35
价格: ¥0.30